纪实吴艳妮赛后言论又惹争议真实原因被扒让网友寒心
2025-03-27 2020秋/冬 團體服系列2024年4月20日,在世界田联钻石联赛厦门站中,吴艳妮以13秒04的成绩,刷新SB(season best,赛季最好成绩),夺得比赛第十名的成绩,也就是倒数第一。
有人说吴艳妮已经无心比赛,只想做网红;也有人为吴燕妮站台加油,认为爱美无罪。
为何吴艳妮总被舆论缠绕?运动员带妆比赛是否不能原谅?实力与魅力究竟哪个更重要?
2024年世界田联钻石联赛厦门站激情开赛,在这场备受瞩目的比赛当中,中国选手吴艳妮作为唯一的黄种人登台亮相。
钻石联赛是田径项目中含金量极高的比赛,中国跨栏运动员刘翔就曾多次获得钻石联赛第一名,与吴艳妮竞争的,也都是当今世界上女子100米跨栏的佼佼者。
吴艳妮与往常一样也化着美美的装扮,编着漂亮的辫子,只是这一身运动服却引来了网友的争议。
与其他选手背心加短裤的分体式的的运动服相比,吴艳妮的连体运动服无疑覆盖了更多的身体面积。
包的面积变多了,反而把露出来了,看来这个服装设计师根本找不到重点啊。
回看比赛录像,其实吴艳妮已经被同场竞技的选手拉开了一定的距离,也有网友开玩笑说,她获得第十名是因为这个比赛只有十个人,更有网友在评论区科普起这场的细节。
钻石联赛的参赛资格,应该是年度排名前二十的运动员,而吴燕妮去年排名五十一,所以按理来说吴艳妮就上不了场。
但是这次是厦门站,中国作为东道主有一个额外的外卡名额,外卡就是指向没有参赛资格的选手发一个名额。
而且钻石联赛没有预赛,是直接举行决赛的,所以吴艳妮没有经过什么考核就进入到了钻石联赛的决赛,这几乎能说是保送决赛,最终在一共十名选手参加的决赛中获得了第十名。
说起吴艳妮的成绩也并没有特别好,虽然刷新了SB,即赛季最好成绩,但实际上这赛季并没有参加什么比赛,所以这个“最好成绩”的水也很大。
比如在2023年成都大运会女子100米栏决赛上,吴艳妮就取得了12秒76的成绩,这次比赛比她个人最好成绩落后了0.28秒。
那是不是把外卡名额给我,我也是世界第十了?开个玩笑,人家专业运动员参加的比赛,普通人根本达不到这个高度。
自从吴艳妮火出圈后,围绕在她身上的争议一直不断,比较突出的就是她的个性张扬,和每次比赛都要精心准备的妆容。
作为一名运动员,是否有必要每次比赛都要精心装扮?爱美之心人皆有之,把化妆引入赛场是否合适?
香烟是很多人都会接触到的物品,吸烟者们也因为种种原因与烟草结缘,有人觉得吸烟潇洒,能提高个人魅力,可以彰显自己的反叛精神,但是很多人没意识到,这其实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圈套。
在世界大战结束以后,女权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,烟草商们就瞄准了当时的女性群体。
于是烟草商就特意策划了一场表演,他们让一群时尚女郎叼着香烟,大大方方的走在城市街道上,然后由摄像师“偶然”的拍下了这一场景。
随后这张照片就出现在美国的大街小巷,人人都看到了这群优雅端庄,又手持香烟的贵妇人。
在烟草商的推波助澜下,香烟一跃成为了自由女神手里的火炬,是女性冲破性别禁忌的象征。
在电影中,香烟是帮派老大的权利象征,是俊男靓女的爱情表达,是自由前卫的文化符号,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。
真正厉害的广告,不用宣传自己产品有多厉害,而是把整个行业都包装成闪耀的明星。
这个营销手段到现在也不过时,比如苹果公司就要求,苹果手机不能出现在电影反派的手中,用苹果的都要是正面人物。
再看吴艳妮身上的争议点,纹身、化妆、个性张扬,这些特质明显都并不能与运动员这个身份绑定,但是很多吴艳妮的粉丝却因为这一些成绩以外的元素喜欢上她,并且大肆宣传。
纹身和化妆都没有错,但是把这些与运动无关的元素,掺杂在竞技体育中,就如同把香烟元素,掺杂在电影行业一样,都会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审美。
香烟不能与权利、魅力、个性等正面特质绑定,但是他们宣传的多了,人们下意识看到香烟就会联系到这些正面特质。
纹身和化妆也不与运动、魅力、个性绑定,但是如果这些元素在运动领域普及开来,那最后的结果就是,纹身和化妆将会成为运动员的标签,所有运动员都会不自觉的做这些事。
比如美国人、美国运动员并不是人人都有纹身,但是纹身在NBA流行开来后,现在的NBA球星几乎人人都有纹身。
再说明一下,吴艳妮纹身、化妆并没有错,更不非法乱纪,只是这种风气可能不应该在运动场上宣传,因为这会引起运动员在体育成绩以外的竞争。
雌竞,本来是生物学中的词汇,但是近些年经常被用到娱乐圈里,意思是指女性之间的竞争。
在我奶奶工作的年代,没有女人出门上班要化妆;在我妈妈工作的年代,很少有女人出门上班会化妆;在我工作的年代,我身边几乎所有女同事都会或多或少的化妆。
现在女人出门要化妆,就像是一场雌竞,不爱化妆的人只能被潮流裹挟,抹上喝奶茶都不方便的口红才能出门。
这无疑增加了我们正常的生活的负担,而且并没有人能真正受益,只是一场自我消耗的内卷。
实际上化妆只是在原来样貌上的加分,终究还是美的人更美,丑的人还是丑,人人都化妆和人人都不化妆,区别也不大,只是让化妆品商发了财,让人们的脸上吸收了更多的化学品。
之所以女性化妆越来越普遍,主要是因为最初有几个女性,靠着化妆获得了自身实力以外的好处,引起了不公平的竞争,剩下不化妆的女性为了不在竞争中落后,只能也投身到化妆的浪潮里。
久而久之连文化也会因此改变,从“不化妆是主流,化妆代表着尊重”,变成了“化妆才是主流,不化妆代表着不尊重”。
吴艳妮说:“自己化妆是尊重比赛”,很显然比赛是个抽象的概念,它看不出你化不化妆,而且化妆和跑步也没有一点关系。
吴艳妮所说的话或许改成“尊重观众”更为合适,但是运动员为了观众的观看效果而分散比赛的纯粹性是否合适呢?